酒品投资和收藏比较
酒作为一种饮品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中国更是世界上最早开始酿酒的国家之一,拥有深厚的酒文化,饮酒作为一种习惯或者习俗存在于中国人的生活中。不同的原料和工艺酿造出不同种类和品质的酒,这不同的转化艺术成就了酒品市场上丰富的酒类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酒品从众多的酒品中脱颖而出,成为人们习惯于饮用的对象或者送礼的佳品,成为大众认可的好酒;一些好酒经历岁月的洗礼,当同期产酒品已经留世无几甚至消逝无踪时,以其珍异性成为经典。消费者购买礼品酒时并不以其饮用性作为目的,收藏家用高价拍入酒品时也不是以饮用作为目的的,他们看中的是酒的品牌地位。因此这类酒品的价值与其他品种的酒相比在价值上得到了扩展,包涵了比饮用价值更丰富的价值,如社会价值、情感价值等。酒品价值的扩展意味着影响该种酒品价格因素的增多,酒品价值的扩展也往往意味着酒品价值的提升,进而意味着酒品价格的增长。
作为收藏的酒品
在2011年举行的贵州首届陈年茅台拍卖会上,一瓶汉帝茅台以890万元的价格成交;同年,在贵州省宏运拍卖公司举行的中国名酒拍卖会上,一瓶1935年的赖茅酒以80万元的起拍价、1070万元的成交价被一福建买家收入囊中。为什么酒能成为拍卖会上的主角,并且以如此高的单价成交呢?
中国收藏家协议成员成建林在接受《当代艺术》记者采访时曾提到,能够成为收藏品的酒,一定具备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系出名门’,二是‘存世量’。名酒本身就很珍贵,如果一瓶拥有悠久历史的名酒,出自优质产区,并且存世不多,那越是难能可贵,再经过多年的陈藏,价值就更上一层。”也就是说,酒品是否能成为收藏品,取决于它的品牌和稀缺程度。
但正如上文所提到,并不是所有的酒都能成为标王,作为收藏的酒品,特别是能拍出高价的酒一定具有强大的品牌背景和与众不同的珍稀性,这种酒的品牌经过时间的考验而经久不衰,早期的酒就像古董一样被爱酒的有收藏能力的人所珍视,从而愿意以高价购入。
拥有好品质酒的品牌不一定能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但是一般而言好品牌的酒都具有良好的品质。好的品质使酒能够封存几十年而越陈越香,这是酒能够成为收藏品的基础。另外,酒的包装工艺作为一种文化附加值也可能成为增加酒品价格的因素,这类型的酒成为酒文化与其他艺术文化交流和相互补充的载体,从而具有不凡的意义。
作为收藏品的酒是酒品价值扩展的极致体现,但是收藏品因为具有较高的价格而往往只有收藏家或者少数人能够参与其中。
投资和收藏的区别与联系
近年来,酒品收藏市场广受关注带动了酒品投资市场的繁荣,酒也成为了投资理财产品,“国产收藏类酒、定制原酒发售,臻品酒发行,成品酒公开发行”等一些将酒与金融结合在一起的专业名词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这当中出现了投资和收藏、投资和投机的混淆。一些投资人忽视了投资和收藏的区别,以追求收藏品价格的心态做投资,认为投资的酒品应该像收藏的酒品那样,稳赚不亏,N倍数增值,殊不知这不仅是对投资和收藏的混淆,也反映了一种投机的思想。其实投资和收藏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关键是要做好理性区分,在选择产品时把握产品的投资属性和收藏属性。
首先,收藏和投资的目的不尽相同。收藏的本意在于保存和收藏,以兴趣爱好作为基础,参与收藏的人应具备相当程度的专业知识和识别能力,许多收藏家进行收藏的目的不是赚钱,只为把玩,收藏可能获得的高收益只是收藏行为的附加收益而已。而投资的目的在于理财:如保值、获得高于银行同期利息的收益、分散风险等。
其次,因为收藏和投资目的不同,收藏品应具有极度稀缺性,投资品则不然。上文提到,酒品是否能成为收藏品取决于它的稀缺程度,但是能够成为投资品的酒却不用具备这种极度稀缺性。当然,一定程度的稀缺性是投资酒品是否具有长期持有价值、是否有增值潜力的要素。
再次,收藏品的价格可能极度脱离同类产品本身的市场价,而且因为具有极度稀缺性,所以不存在市场价格的比较。但是投资酒品的价格却始终围绕价值,根据市场行情上下波动。可以说,投资酒品的价格是需要经受市场考验的,价格的上下浮动是正常的市场反应。
最后,收藏和投资酒品之间也具有一定的联系。收藏家需要有耐心,因为物品成为藏品需要先耐得住寂寞的时间,而酒同样是能耐得住寂寞时间的物品之一。投资人对于经过判断、的确具有投资属性的酒类产品应该保持足够的信心和耐心。投资酒品和投资股票是不同的,投资酒品获得的是酒品的所有权和酒品本身价值增长的收益,而投资股票获得的是享有股息和红利收益的权利。股票收益权和投资成本可能随着公司经营亏损而丧失,但是投资酒品和收藏酒品一样,酒品的所有权属于购入酒品的人。随着粮食价格的上涨、用工成本的上涨,从长远来看酒品的价格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时间给酒带来的增值是不能通过其他手段复制的。因此投资酒品应根据自身情况或在短期价格波动中寻找进一步购入或出手的时机,但酒品投资人学习收藏家的心态,做好长期持有的准备等待后期发力同样是值得期待的。